哪些場所應設置甲級防火門?
哪些場所應設置甲級防火門?
根據《防火門》GB12955-2008的相關(guan) 規則,防火門按耐火功能可分為(wei) 隔熱防火門(A類)、部分隔熱防火門(B類)和非隔熱防火門(C類)。
教材及《建規》中見到的甲、乙、丙級防火門均屬於(yu) 隔熱防火門(A類),其耐火隔熱性和耐火完整性均不小於(yu) 1.50h、1.00h和0.50h。故甲、乙、丙級防火門也能夠進一步用A1.50防火門、A1.00防火門和A0.50防火門來表明。
一般情況下,防火分隔處的的防火門為(wei) 甲級防火門,分散用的防火門為(wei) 乙級防火門,管道井上開設的檢查門為(wei) 丙級防火門。
以下為(wei) 常見甲級防火門設置場所及要求:
3.3.1注2:廠房內(nei) 的原棉開包、清花車間與(yu) 廠房內(nei) 其他部位之間均應選用耐火極限不低於(yu) 2.50h的防火隔牆分隔,需求開設門、窗、洞口時,應設置甲級防火門、窗。
3.3.7:廠房內(nei) 的丙類液體(ti) 中心儲(chu) 罐應設置在單獨房間內(nei) ,其容量不該大於(yu) 5m3。設置中心儲(chu) 罐的房間,應選用耐火極限不低於(yu) 3.00h的防火隔牆和1.50h的樓板與(yu) 其他部位分隔,房間門應選用甲級防火門。
3.4.1注3:兩(liang) 座一、二級耐火等級的廠房,當相鄰較低一麵外牆為(wei) 防火牆且較低一座廠房的房頂無天窗,房頂的耐火極限不低於(yu) 1.00h,或相鄰較高一麵外牆的門、窗等開口部位設置甲級防火門、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《建規》第6.5.3條的規則設置防火卷簾時,甲、乙類廠房之間的防火間距不該小於(yu) 6m;丙、丁、戊類廠房之間的防火間距不該小於(yu) 4m。
3.6.10:有爆破危險區域內(nei) 的樓梯間、室外樓梯或有爆破危險的區域與(yu) 相鄰區域連通處,應設置門鬥等防護辦法。門鬥的隔牆應為(wei) 耐火極限不該低於(yu) 2.00h的防火隔牆,門應選用甲級防火門並應與(yu) 樓梯間的門錯位設置。
3.7.3:地下或半地下廠房(包含地下或半地下室),當有多個(ge) 防火分區相鄰安置,並選用防火牆分隔時,每個(ge) 防火分區可利用防火牆上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甲級防火門作為(wei) 第二安全出口,但每個(ge) 防火分區必須至少有1個(ge) 直通室外的獨立安全出口。
3.8.3:地下或半地下倉(cang) 庫(包含地下或半地下室)的安全出口不該少於(yu) 2個(ge) ;當修建麵積不大於(yu) 100㎡時,可設置1個(ge) 安全出口。
地下或半地下倉(cang) 庫(包含地下或半地下室),當有多個(ge) 防火分區相鄰安置並選用防火牆分隔時,每個(ge) 防火分區可利用防火牆上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甲級防火門作為(wei) 第二安全出口,但每個(ge) 防火分區必須至少有1個(ge)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。
5.2.2:相鄰兩(liang) 座修建中較低一座修建的耐火等級不低於(yu) 二級且房頂無天窗,相鄰較高一麵外牆高出較低一座修建的屋麵15m及以下範圍內(nei) 的開口部位設置甲級防火門、窗,或設置契合現行國家標準《主動噴水救活體(ti) 係設計規範》GB50084規則的防火分隔水幕或本規範第6.5.3條規則的防火卷簾時,其防火間距不該小於(yu) 3.5m;關(guan) 於(yu) 高層修建,不該小於(yu) 4m。
5.3.2-1:與(yu) 周圍連通空間應進行防火分隔:選用防火隔牆時,其耐火極限不該低於(yu) 1.00h;選用防火玻璃牆時,其耐火隔熱性和耐火完整性不該低於(yu) 1.00h。選用耐火完整性不低於(yu) 1.00h的非隔熱性防火玻璃牆時,應設置主動噴水救活體(ti) 係進行維護;選用防火卷簾時,其耐火極限不該低於(yu) 1.00h,並應契合《建規》第6.5.3條的規則;與(yu) 中庭相連通的門、窗,應選用火災時能自行封閉的甲級防火門、窗。
5.3.5-4:總修建麵積20000㎡的地下或半地下商鋪分隔為(wei) 多個(ge) 修建麵積不大於(yu) 20000㎡的區域,當選用防煙樓梯間的方式進行連通時,防煙樓梯間的門應選用甲級防火門。
5.4.7:劇場、電影院、禮堂宜設置在獨立的修建內(nei) ;選用三級耐火等級修建時,不該超過2層;確需設置在其他民用修建內(nei) 時,至少應設置1個(ge) 獨立的安全出口和分散樓梯,應選用耐火極限不低於(yu) 2.00h的防火隔牆和甲級防火門與(yu) 其他區域分隔。
5.5.9:一、二級耐火等級公共修建內(nei) 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確有困難的防火分區,可利用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甲級防火門作為(wei) 安全出口,但應契合下列要求:
1、利用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甲級防火門作為(wei) 安全出口時,應選用防火牆與(yu) 相鄰防火分區進行分隔;
2、修建麵積大於(yu) 1000㎡的防火分區,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該少於(yu) 2個(ge) ;修建麵積不大於(yu) 1000㎡的防火分區,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該少於(yu) 1個(ge) ;
3、該防火分區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分散淨寬度不該大於(yu) 其按《建規》第5.5.21條規則計算所需分散總淨寬度的30%,修建各層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總淨寬度不該小於(yu) 按照《建規》第5.5.21條規則計算所需分散總淨寬度。
此條文有具體(ti) 講解,點擊查看
5.2.23:流亡層可兼作設備層。設備管道宜會(hui) 集安置,其間的易燃、可燃液體(ti) 或氣體(ti) 管道應會(hui) 集安置,設備管道區應選用耐火極限不低於(yu) 3.00h的防火隔牆與(yu) 流亡區分隔。管道井和設備間應選用耐火極限不低於(yu) 2.00h的防火隔牆與(yu) 流亡區分隔,管道井和設備間的門不該直接開向流亡區;確需直接開向流亡區時,與(yu) 流亡層區出入口的距離不該小於(yu) 5m,且應選用甲級防火門。
5.2.24:高層病房樓應在二層及以上的病房樓層和潔淨手術部設置流亡間。流亡間應契合下列規則:
1、流亡間服務的護理單元不該超過2個(ge) ,其淨麵積應按每個(ge) 護理單元不小於(yu) 25.0㎡確認。
2、流亡間兼作其他用處時,應確保人員的流亡安全,且不得削減可供流亡的淨麵積。
3、應接近樓梯間,並應選用耐火極限不低於(yu) 2.00h的防火隔牆和甲級防火門與(yu) 其他部位分隔。
4、應設置消防專(zhuan) 線電話和消防應急播送。
5、流亡間的入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誌。
6、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可敞開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備,外窗應選用乙級防火窗。
6.1.5:防火牆上不該開設門、窗、洞口,確需開設時,應設置不可敞開或火災時能主動封閉的甲級防火門、窗。
6.2.7:附設在修建內(nei) 的消防控製室、救活設備室、消防水泵房和通風空氣調節機房、變配電室等,應選用耐火極限不低於(yu) 2.00h的防火隔牆和1.50h的樓板與(yu) 其他部位分隔。
設置在丁、戊類廠房內(nei) 的通風機房,應選用耐火極限不低於(yu) 1.00h的防火隔牆和0.50h的樓板與(yu) 其他部位分隔。
通風、空氣調節機房和變配電室開向修建內(nei) 的門應選用甲級防火門,消防控製室和其他設備房開向修建內(nei) 的門應選用乙級防火門。
注:消防水泵房的門應為(wei) 甲級防火門(《消規》5.5.12)。
6.2.8:冷庫、低溫環境出產(chan) 場所選用泡沫塑料等可燃資料作牆體(ti) 內(nei) 的絕熱層時,宜選用不燃絕熱資料在每層樓板處做水平防火分隔。防火分隔部位的耐火極限不該低於(yu) 樓板的耐火極限。冷庫閣樓層和牆體(ti) 的可燃絕熱層宜選用不燃性牆體(ti) 分隔。
冷庫、低溫環境出產(chan) 場所選用泡沫塑料作內(nei) 絕熱層時,絕熱層的燃燒功能不該低於(yu) B1級,且絕熱層的外表應選用不燃資料做防護層。
冷庫的倉(cang) 庫與(yu) 加工車間貼鄰製作時,應選用防火牆分隔,當確需開設彼此連通的開口時,應采取防火隔間等辦法進行分隔,隔間兩(liang) 邊的門應為(wei) 甲級防火門。
6.4.10:分散走道在防火分區處應設置常開甲級防火門。
6.4.13-2:防火隔間的門應選用甲級防火門。
6.4.14:防火分區至流亡走道入口處應設置防煙前室,前室的使用麵積不該小於(yu) 6.0㎡,開向前室的門應選用甲級防火門,前室開向流亡走道的門應選用乙級防火門。
7.3.6:消防電梯井、機房與(yu) 相鄰電梯井、機房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於(yu) 2.00h的防火隔牆,隔牆上的門應選用甲級防火門。